【关键词】教育学生 宽容 赏识
作者介绍:唐建荣,从教23年,中学一级教师,获县优秀教师称号,学校政史地研组长,从事班主任工作18年,主持县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三次参加桂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多次获市县录像课、说课、课堂比赛奖。
专栏介绍:教师之声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学经验共享平台,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类型及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共3878个字 阅读需约10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文中案例根据真实改编,人物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教师对待学生要宽容大度,宽容不是纵容。如果教师一味心慈面软,疏于管理,学生就会有恃无恐,无所顾忌,也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宽容应是一种豁达,一种度量。它可以让你的学生从你的身上学会宽容,而你也会非常平和地与学生交往,学生也会因为拥有你这么一位宽宏大量、关怀体贴的好老师而高兴。学生犯错时,我们需要帮他纠错,那么赏识教育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会逐渐内化为自我评价,产生荣誉感,更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用宽容的心态去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宽容主要体现在:“不因其调皮而改变初衷和耐心,不因其捣蛋而拒绝奉献和牺牲;不因其资质而少交心,不因其基础弱而少促膝;不因其仰天大笑而视之为离经叛道,不因其伏桌酣睡而言之无心向学。调皮捣蛋可能是华盛顿当年那把砍倒樱桃树的斧子;资质差,不一定是一条路,基础弱,兴许是一艘船;仰天大笑,或许是宝剑出鞘;伏桌酣睡,可能是梦里有诗。”
教师生涯中,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课堂上,一些学生听着听着,便会做些违反课堂常规的事来(如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或玩手机)。此时的老师,要停止讲课,切不可视若无睹,常规一定要从小抓起。老师可以保持沉默,等待同学自觉改正,当课堂完全沉寂下来时,别的同学坐得端端正正,这位同学一定能接收到这种信息暗示,改正错误,并充满内疚。这样做,老师不需要一言,便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老师的宽容。避免了学生被老师当众批评后产生抵触情绪,还能达到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老师多给他们多一丝微笑少一分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层尊重少一些约束,他们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自由的呼吸”。以强制和粗暴的方法使学生服从命令,只能把学生变成驯服的羔羊,或者逼着他们带着不满,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和反抗。

我如果当着众人的面把她的自尊和矜持如此不屑地撕成碎片,让她难堪得无地自容,要强好胜的丽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呢?曾经明朗的天空会不会从此给她留下一团挥不走的阴影呢?后来成为大学生的丽打电话来说:“老师,真正让我难以忘记您的不是您的循循善诱,也不是您的诲人不倦,而是您的宽容。您的宽容呵护了我的自尊,让我在愧疚之后还能平静而从容地抬头,您的宽容是一份厚爱,让我感恩至今”。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在我看来,宽容更是教育的秘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当件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更会引起人心灵的震颤。这也许是宽容的魅力。其实,能够约束学生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因此,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不至于使学生遭受痛至心处的伤害,那么不妨让我们多些宽容,少些惩罚,结局也许更完美。
二、用赏识的心态去教育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优点与长项,我们需要一双会及时敏锐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项的眼睛,尤其是后进生,我们更需要这双眼睛。当我们发现他的优点和长项后,马上给他指出,引导他自己再去积极开发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项,在某一方面争做他人的榜样,以此来感染同学,带动同学。这样,他的潜力会更大程度地被开发出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家”的评选活动,来欣赏他,鼓励他,重视他,调动他争做榜样学生的积极性,如擅长说者可称其为“演讲家”;擅长思考者称其为“思想家”;刻苦学习者称其为“学问家”;喜欢运动者称其为“运动家”;擅长绘画者称其为“画家”;擅长歌者称其为“歌唱家”;能经常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者称其为“美善家”。当一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与长项时,他便拥有了成长的自信。而且还会自觉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会促使其进一步提高自己。就会更加感到被赏识中的快乐满足。在后进生眼里,如果老师认为他能成为好学生,他就会认为自己能够改好。可见老师对后进生赏识的重要性。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的个性的肯定和积极评价,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尊重。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用一句句赞赏的话让老师和同学感受到真诚的鼓励。哪个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很出色,经常获得老师的夸张呢?

到了她家里,谈话一开始,我就充分肯定了文丽的优点,并拿出她的作品给家长看(当时文丽也在场)。家长虽然嘴上谦虚着,但看得出很开心,尤其是妈妈,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气。爸爸说:“丽丽从小就爱涂涂画画,剪贴贴,但从来没有哪位老师表扬过,我们也认为她不务正业。真没想到这还是优点咧!”谈话的气氛融洽了,我顺势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后来,文丽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缺点,学期考试中,她的成绩跃居前列。可见,赏识既拉近了老师同家长的距离,又赢得家长的信赖和配合,还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期待效应”,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个懒得出奇,调皮得要命,成绩差到极点的学生,仅仅因为一次偶然的赏识-“真不错,这么难的一个问题,你说得这么好,太了不起了。看来,你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你肯努力,我想没有哪件事能难倒你!”-便泛起了他的自信,转变了他的言行,并使他成功地进入了成绩优秀学生的行列。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一般都希望改进状态,做出成绩,受到表扬和奖励。他们每一次犯错误,心里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懊恼,并产生一定程度的改正错误的念头。然而这种希望的火花,往往由于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扶植而泯灭。
这时,老师应及时赏识他们,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和信任他们,不随便提及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扶植和发扬,长善救失,以促进思想矛盾的转化。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启发,诱导他们自觉同错误展开思想斗争,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指责。
学生迟到是老师最常见的问题,有一次,我渐渐地发现了几个迟到大王。最顽固的是唐钟平,他是一个很酷的男生,硬对硬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微笑着但很神秘地跟他说:“明天早上8:35我想见到你,可以吗?”第二天早晨,他果然按时到了。我就赶紧在班里夸赞他,说:“我们班的学生好棒啊,自制力很强啊。”每当我表扬他们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他们灿烂的笑脸。
教育实践证明,宽容一位学生并赏识他,是教育好学生行之有效的良方。我们切不可动辄批评、指责或抓住错误不放,只盯住缺点而忽视优点。相反,我们应以宽容之心,寻找可以赏识的火花,宽容地对待他们的一切,赏识他身上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优点,其结果则会事半功倍,你也将会换来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钟海:《班主任工作常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常早青:《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武汉市科普教育印刷厂2002年第10期2002年第11期2002年第12期
[3]杨超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4]王盛业:《继续教育教学与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5]马力:《全国模范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高中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6]刘芳,万福:《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7]《桂林日报》桂林日报社出版社第3757期(总第11290期)2009.2.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