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中高考“题量”的改革是中小学减负的关键

2024-06-17 09:10

18人阅读 收藏

中考高考的目的什么?一方面是为了为大学和高中选拔学生;另一方面是为了测试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的怎样;更重要是影响者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观每次改革结果怎样,成功与失败都要有个结论,不要不了了之。有多少次改革给历史留下了什么?每次改革都给学生增加了负担,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繁重。找不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改革就成了乱改。

一、高考和中考是中小学教学的指挥棒

全国中学的师生都向中考和高考看齐。中考和高考考什么,全国的中小学师生就准备什么。中考和高考考什么?是事关改革的最重要因素!笔者多年来研究高考命题,有个重要的变化,就是题量逐渐增加,难度不断加深。考察的目的,不是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的水平,而是重点测试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势必导致学生加大练习量,才能考出好的成绩。作为教辅的初期开发者,为了应对高考和中考,从最初的总复习资料,用五号字,页码在200页左右,到现在的小五号字,页码在500页左右,习题量增加了一倍多。为什么?傻子都明白的道理,只有多做题就能考出好成绩,因为高考题和中考题量太大,你就是会做,不熟练就做不完。只有牺牲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做题,才能考好。譬如,河北衡水中学的经验,就是告诉学生:从入学开始练过的试卷(按8K计算)超过自己身高就可考上本科。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做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才可考高分。这些过度的课业负担,都是这些口口声声给学生减负的专家造成的。

二、高考改革的关键是高考题的减持

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多年的高考改革,你们这些命题的大爷们就不明白呢?如果把现有的高考题减去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我相信学生的负担不用你瞎改革,就会自然减下来。在一次有命题“专家”的酒会上,我说出了这个想法,遭到了“专家”的反驳“都考满分了高校怎么录取?”。借着酒劲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是希望学生都考满分吗?如果考生考了满分,说明我们中学老师教得好。再说都考满分是不可能的。可以把考满分的推荐给清华北大,让他们自己去优中选优吧,省下让高校说中学培养了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说自己培养了些有证无能的毕业生。现在有多少大学发出来毕业证是合格的呢?地球人都知道,哪个大学没有卖过学历,恐怕只有白痴都“晓得”。在职研究生学历、自考、函授等等,有几个是真才实学?这种现象高层不会不知道?为什么不改?

牢骚发到这里,还是要说关键的,怎么给你学生减负?必须明确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是必须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原因是高考题量大,考得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熟练不熟练。考题量少了,学生就转移学习的目标,就会从练习的角度上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提高自己做题速度向能力技巧方面考虑。考得题广了,学生就会多涉猎多的课外书籍。一定要把高考和中考的目的明确,中考和高考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大小。不是指考察你的熟练程度,现在的命题量只能来衡量你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测不出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因为你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怎么知道他的思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呢?

三、不切实际的改革只能越改让中小学师生越累

教育改革是必须的,但不可随意乱改。不能拿祖国的花朵总做实验。现在“实验”成了香饽饽,各地都在抢“实验学校”这个名字,似乎拿学生做实验成了时髦、先进、高水平的代名词,可笑至极。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要象某省多考一门“能力”,到头来弄了个自欺欺人,不了了之。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还引来了全省高中老师的一致的骂声。不懂教育就往往瞎折腾,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碍于面子,从不“不耻下问”,总是仰天上报。做好了自己政绩,做错了不了了之。人民给你的“容错机制”用的有点也过分了吧?还有那些为了既得利益,树立个“杜郎口”典范,打破了常规教学,弄出个什么“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就大面积推广,知道不知道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教无定法”?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骗去了多少学校组织去学习?造成了多少学生心理上“玩学”的错误认识。那种西方式的教学能适合中国的孩子吗?又有几个学校、几个老师能做到?只能说对某些学校和部分老师提供了一项装饰自己的机会。奉劝那些掌管政策的大爷们,动动脑子,只要“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不改或瞎改,其他所有的改革都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还有,现在在部分省市试点的“6选3”高考,真是奇想,选得结果是你们想象的结果吗?学校是按你们想象的去做吗?“走班式”教学有几个学校能做到?是你们想象的什么“行政班、学习班”,有几个学生是自己选课?选多了、选乱了那个学校能做到?那个老师能适应?到头来还是全校一致选同一“模块”。给国家、给人民造成多少损失,你们计算过,按照贪污的标准,浪费这么多国家财富,判多次“死刑”也不算过吧!有些“模块”发到学生手中,只能做废纸,你们知道全国每级有近千万的学生,每人10元算吧,过亿元吧,何况还不是一本吧?浪费这些书款能建设多少贫困地区学校?能扶贫多少贫困的学生?怎么没有一个人感到惭愧、丢人和无知的!“课改”不是把知识分几个“模块”就完事;“目标”不是一个变三个那么简单;“三维”是个空间,让你在哪里搜寻目标?只懂英文不懂中文,引进的“三维目标”就是笑话。

四、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既要有加法又要有减法

社会的发展始终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课程和教材也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课程和教材应该是“动态”的。对未来多数学生无用的英语课程坚决拿下来。自开设英语课程的三十年多年以来,真正用于翻译和出国留学的这门学科,有多少人能用的着。结果不难统计,可以依据使用的比例,开设相适应的外国语学校。不要把对多数人无用的英语强加给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让出有限的时间,开始我们的国语课,避免我们我们的名牌大学校长不认字的尴尬局面。去掉这个费时间的学科,将会给中小学师生减少很大的负担。我们文化的根基是“汉字”,汉字不认识几个,就去背诵英语,确实误导了我们的几代人。该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觉醒的时候了。“钱老之问”不值得我们教育管理者思考吗?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还是一个问题,当政只为当政,不去深入到民间,探讨出路,一味瞎改有意思吗?这种简单的“加减法”都不去操作,改些皮毛,只能越改让学生越累,负担越重。应该从学生认字开始,恢复传统文化的教学。最起码做些对比教学实验也可。为什么不去实验,两千年的识字教学和五十年的拼音识字谁优谁劣?该去实验的为什么不去实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关联密切,应该挖掘我们古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实我们现在文化教育,让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懂得教育的真谛。从什么是“教育”的本义开始,认认真真地去做教育。把教育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思维是及其危险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错乱也是对两词本义的歪曲理解!

相关推荐
13.字源识字-元和无的破解(元和无中“二”表示什么意思?)

13.字源识字-元和无的破解(元和无中“二”表示什么意思?)

文字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汉字,所以中国的汉字是有时代性的
2024-06-17 09:20 82人阅读
什么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

天才就是掌握时间先机的人
2024-06-17 09:19 63人阅读
什么是“幸福”?讨论稿

什么是“幸福”?讨论稿

幸福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满足感
2024-06-17 09:19 76人阅读
“学习”一词的来历

“学习”一词的来历

“学习”一词来历就是出自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圣人孔子说的非常确切,学过的东西要经常练习、复习。明确告诉你怎么学习,也就是学习的方法。对“学习”的本义了解了,你就知道怎么学习了。
2024-06-17 09:18 62人阅读
14.字源识字-宾与客的区别(了解我的家乡滨州)

14.字源识字-宾与客的区别(了解我的家乡滨州)

破解汉字的本义需要两把钥匙:音和形!
2024-06-17 09:17 54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