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人间烟火气,最见城市魂 ——读刘心武《钟鼓楼》有感

2024-05-08 17:51

27人阅读 收藏


人间烟火气,最见城市魂

——读刘心武《钟鼓楼》有感


刘心武从钟鼓楼下一个四合院里的一个普通百姓家的一场婚礼入手,写了八十年代初北京城形形色色的普通百姓的人生和生活。这些人似乎都和四合院里的这户薛姓人家有关系,又似乎和这家人都没关系。小说以薛家的一场婚礼为线索,牵引出一个个人物,又分别对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故事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描述。在对人物的刻画描述过程中,作者又时不时插入对北京城一些风俗人情、社会环境甚至哲理情思的介绍,而我们从由这个小小四合院延宕开的故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的人间烟火气。

正是通过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塑造以及风俗人情等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生活状况、思想意识状况,了解那个时代一座城市的精魂所在。

在小说叙事手法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我们来看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似乎有些刻意、甚至有些刻板,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也基本上都属于类型化的扁平人物。但一部小说的优劣似乎也不完全取决于手法的优劣,作品中塑造的这些人物虽是扁平人物,但一个个也是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谓穷形尽相,而且在不经意间,让你忍不住去反思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

比如作品中的詹丽颖,似乎就是我们身边那么一个热心肠但又不通人情世故的邻居大妈。她对谁都是那么热心、那么没有戒心,但是也经常因为过于快人快语、口无遮拦而招致别人的反感。但随着作品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她其实也是个可怜之人。文革时期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后来又长期与丈夫分居,好不容易盼来与丈夫团聚的日子,却被告知丈夫重病,生死未卜。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她似乎从来不知低头,在别人眼中的没心没肺,在她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否则面对这么多苦难的岁月,她又怎么能安然度过呢?看完她的故事后,我似乎顿悟,其实我们的人生有时候就该这样不管不顾,只要自己觉得对,就大胆去做,懂你的人最终都会懂,不懂你的人终究不会懂,因此也就无需强求了。

作品中让我感慨的另外两个人物是小厨师路喜纯和年轻的外事工作者荀磊。他们是新时代两类不同的年轻人,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向上向善的一面。路喜纯出身卑微,但他从不抱怨生活待他不公,不抱怨父母的“低贱”身份给他带来的屈辱,他爱父母、感恩父母,并且以自己不屈的意志,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荀磊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和路喜纯一样以自己的执着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比路喜纯更让人看重的一点是,他是那个时代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人的真实写照,他以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社会的潜规则,成功实现了阶层跃迁。这两个年轻人的成功突围,我想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励志意义。只要你能有一技之长、只要你足够优秀,这个世界就会给你一方立足之地;那些总是抱怨怀才不遇、社会不公的人,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否真的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中年以后,我越来越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所有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其实都没有优秀到无可替代,古今中外所有叱咤风云、一展雄才的人还真都是在当时当地敢说“舍我其谁”的人。想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会在一些机会是否属于我们的问题上纠结痛苦,如果这个机会没有垂青于你,那只能说明你的自以为的优秀还不足以匹配这个机会。

其实小说中让我们感慨深思的决不是这两三个人物,每个人物身上似乎都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但每个人物又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没有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悟、描摹,恐怕很难形神毕肖地塑造出这样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又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小人物。

小说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在作者眼中,虽则这个社会刚从一次泯灭人性的浩劫中走出来,但除了龙点睛、姚向东之流,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善良的或者有向善之心的。比如卢宝桑,虽然招人厌烦,但是他也有仗义的一面,而且绝不做苟且之事;再比如住在东小屋的两口子,看他们的行为是有些自私小气,但也是因生活所迫,一旦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便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小说以荀磊召集了一群年轻人相聚,代表着翻开“小院历史上的新篇章”,也代表着年轻一代将开创这个社会新的历史,这当然更代表着作者对这个社会寄予的希望。世界纷攘喧嚣,每个人都会有怨气甚至怒气,但一旦想开了、看开了,一切其实都是那么美好。

作者像这个小院或者说这个城市的导游,带领我们在小院中穿梭,时不时也绕出小院。有时候他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解说;有时候他又决不肯多说一个字,只让我们自己去看、去悟。是的,人间烟火气,只有置身其间,才能咂摸出真滋味。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最平凡的烟火气,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内在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