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案例研究

2024-03-28 10:52

1815人阅读 收藏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共6522个字,阅读需约15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的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名著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英语名著阅读项目,本研究发现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名著阅读兴趣和阅读成绩均明显提高。研究结论表明,项目式学习理念在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英语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优质资源,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英语名著阅读提供了新的实施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结合英语名著阅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期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项目式学习理念在英语名著阅读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有意义的项目活动,促进其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在英语名著阅读中,项目式学习理念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内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1.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英语名著作为研究对象,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分工合作、开展研讨活动,形成团队合力。

2.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根据项目主题,学生可以模拟名著中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文化背景。

3.创意表达与展示: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如海报、短剧、演讲等)展示他们对名著的理解与创意,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施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

1.精选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名著作为阅读材料。同时,考虑到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可以适当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文学作品。

2.设计层次化的项目任务: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3.提供多元化资源支持:除了纸质书籍外,还可以提供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多元化资源支持,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4.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项目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项目活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四、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的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2.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3.文化差异的处理:在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名著时,应注意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解释,避免误解和偏见。

五、案例分析

为了更具体地展示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的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了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该案例详细描述了一个班级在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项目式学习理念在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Great Expectations》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不乏许多引人深思的精彩片段。此处选取一个精彩片段,结合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来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案例如下。

(一)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主题:探究作品《Great Expectations》中的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这段材料节选自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经典小说《孤星血泪》(《Great Expectations》)。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皮普(Pip)从一个贫穷的孤儿,通过一系列的机遇和遭遇,最终成为一名绅士的故事。这段节选描述的是皮普在河边偶遇一个神秘陌生人的情景,这个陌生人后来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教学时长:2课时(80分钟)

3.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高一学生,且已经在之前的课堂上共同探究了该作品的其他章节,对整本书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3.片段材料:

   As I stood there, in the misty moonlight, I heard the sound of feet coming along the causeway from the town, and saw a man passing on towards the level. He stopped when he came opposite to me, and looking at me as if he had some doubt who I was, said, 'Hallo!' I answered, 'Hallo!' and we both stood still. He was a tall man, dressed in a smock-frock, with a white handkerchief tied round his neck, and a hat on his head. As he stood looking at me, in the misty moonlight, I saw that his face was very white, and his hair and beard very long and white. I had never seen him before, but I didn't like him when I looked at him. 'Who are you?' he asked me. 'I am a boy,' said I.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I am looking at the river,' said I. 'Have you been here long?' 'Pretty well an hour,' said I. 'Alone?' 'Yes,' said I. He looked at me again, and I looked at him, and we both seemed to be afraid of each other. 'Are you a little boy of the town?' he asked me. 'Yes,' said I. 'What's your name?' 'Pip,' said I. 'And what do you do?' 'I'm the son of Joe Gargery, the blacksmith.' 'Ah!' said he, 'I know him. And where's your father?' 'He's not at home,' said I. 'Where's your mother?' 'She's dead,' said I. 'Dead!' he repeated, looking at me. 'Yes,' said I, 'these eight years.' He said nothing for a minute or two, and then he asked me where I was going. I said I didn't know. 'You must have a home somewhere,' said he. 'Yes,' said I, 'I've a home with my father, when he's at home; but he's often away.' 'Are you going back there to-night?' he asked me. 'I don't know,' said I. 'Come,' said he, 'I'll go with you.' 'No, no,' said I, 'I don't want you to go with me.' 'Come,' said he, 'I'll go with you.' As he said it, he put his hand on my shoulder; and at that touch I started and trembled. 'You're not afraid of me?' said he. 'Yes, I am,' I answered. 'Why?' 'I don't know,' said I. 'But I am.' 'You're a boy,' said he, 'and I'm a man. There's nothing to be afraid of. Come! I'll go with you.' I didn't want him to go with me, but I didn't like to say so again, because he was so strong, and I was so weak. Besides, what could I do, even if I had liked it? So I walked on by his side, and he walked on by mine, and we went on together.…

——节选自《Great Expectations》

(二)教学目标

1.理解《Great Expectations》中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的情节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分析皮普和马格威奇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Great Expectations》的故事背景和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的情节。

2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这次相遇对皮普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自主学习(1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Great Expectations》中与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相关的段落。

2学生使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讨论(10分钟)

(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讨论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的情节、角色性格及心理变化。

(2)小组内交流笔记,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4. 汇报交流(10分钟)

(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2)其他小组提问和补充。

(3)教师点评,强调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对故事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角色性格和心理变化的深层含义。

5. 创作与展示(20分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角度(如情感变化、情节发展、象征意义等),围绕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场景进行创作,形式可以是短文、剧本、绘画等。

(2)学生合作完成创作作品,并准备展示。

(3)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

(1)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创作思路和背后的意义。

(2)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建议。

(3)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学生在创作和展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1)学生总结在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2)学生反思自己在文本分析、团队合作和创作展示方面的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四)作业布置

1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成果,形成一份关于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的分析报告。

2学生根据课堂创作和展示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准备下次课的展示。

(五)评价内容

1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贡献。

3汇报展示质量:评价学生汇报展示的内容、条理和表达能力。

4深入探究成果:评估学生通过深入探究所展示的作品质量和创意。

(六)教学反思

首先,这次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仅需要阅读文本,还要进行分析、讨论、创作和展示,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认真记录,展示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

其次,这次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分析皮普与马格威奇相遇的情节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这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非常有益。同时,小组讨论和创作展示也要求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生在文本分析时还不够深入,对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节发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可能是因为教者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还不够细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下次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学生在创作和展示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但在表达能力和条理性方面还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中没有足够强调创作和展示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下次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作和展示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

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的英语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阅读理解成绩的前、后测,研究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平均成绩有所提升。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推动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7).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蔷, 胡亚琳. (2017). 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试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教育学报, 13(2), 61-70.

[3]张华. (2016).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全球教育展望, 45(4), 10-24.

[4]张新宇. (2019).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Z2), 33-36.


文末小贴士

01作者介绍

胡蓉,江苏省泰州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十八载高中英语循环教学经历,泰州市教学能手、“十佳”教师,多次荣获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论文竞赛奖项,辅导学生参加省口语电视大赛、全国综合能力竞赛等。


     
 02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