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高中历史比较题的深度探析与做题策略 ——以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41题为例

2023-12-28 10:54

4804人阅读 收藏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41题融入了二十大精神,并分析了这道题目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时代性、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关注学业质量标准以及体现命题原则的创新性。此外,还给出了做题策略,包括审题、找材料、联结知识、回答问题等四个步骤。


【关键词】

新高考,新旧课标,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思维能力,学业质量标准,命题原则,做题策略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共2702个字阅读需约13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一、深度探析

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的大背景下,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41题融入了二十大精神,落实了学习党史、爱党爱国、立德树人的课标要求。此题注重考查基础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比较解释、归纳概括等关键能力,“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第3页)。


1.突出历史学科的时代性

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体现了学科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2022年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无疑成为2023年高考历史学科考查的重要内容。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发布试题评价明确指出: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很好地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高考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


2.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

徐蓝教授认为:历史思维是指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思维品格与思维方式。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就是历史思维能力。新课标力图使课程(内容)知识和技能结构化,以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纵横大对比已经成为此类试题的命题主流,凸显对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增强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41题属于横向比较历史试题,创设情境选取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关注学业质量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就是学业质量标准。它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新的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体现了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发展功能,成为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和考试的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在继承创新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真正关注教育的终极性是育人,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划分了4个不同层级的水平,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度给出了清晰的界定。41题命题体现了水平4要求,高考的导向性就是引导我们关注学业质量标准,这有利于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评的一体化、整体化,强调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4.体现命题原则的创新性

41题的命题原则是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来进行的: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度为目的,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2023年41题非常类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供的关于甲午战败士大夫阶层的反应那道典型试题。


41题在试题创新上也进行了尝试!在前两问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第三问设问相对开放,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将对具体史实的理解上升到理论高度。本题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高考试题创新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做题策略

高考41题的历史比较题,经常以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41题分值25分,在总分100分中占到了25%,加强对历史比较题做题策略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带高三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审找联答四步法”做题策略。


1.一审

笔者经常提醒学生,审题很重要,看清楚了再下笔。阅读材料是正确作答的重要前提。做题的顺序很重要,应该是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审题时需要做到“四读”(读分值、读设问、读出处、读材料):读分值是确定回答几个要点。读设问即找出命题设问中的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以本题第一问为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是状语(确定答案的来源);“概括”是谓语(确定答案的能力要求);“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是定语(确定答案的时空);“主张”是宾语(确定答案的内容)。读出处即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读材料即确定答题的要点层次。


2.二找

以本题为例,“根据材料”需要精读材料,抓准要旨,找出有效信息。①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精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②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情况在“两头”,要么是材料首句,要么是材料末句。③找材料的层次和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系教材,列出提纲,材料涉及每一字和标点符号都不要放过。④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要注意并列关系或者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3.三联

以本题为例,“结合所学知识”需要回扣教材,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采用大历史阶段特征的策略。本题考查的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抗日战争的内容,日本的投降是全民族14年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时空观念下进行内在联系思考、整合和重构。让学生加深对抗日战争伟大意义的认识,同时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解放战争的必要性,感受到中共为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4.四答

答案要做到“六化”:要点化(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精准化、整洁化。组织答案是回答问题的核心环节。回答时要注意答案组织的规范性,书写要清晰,要注意按问作答,不要遗漏设问点;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总之,在高考备考中要关注学业质量标准,要大力培养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能力、对时空观念的判断能力、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对历史的解释能力以及所涵养的家国情怀。学习结构化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技能的紧密结合,成为新高考新课标历史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文末小贴士


01作者介绍

南友锋,陕西商州人,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学一级历史教师,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会员。2003年开始参加工作,现任教于商州区高级中学,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研究,主持参与并按期完成历史课题8项,在《历史档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考试》《陕派教育》《教育教学论坛》等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


02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