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易经》、《道德经》与音乐教学及艺术创作初探

2023-09-15 17:59

4672人阅读 收藏

【摘要】

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以节奏、旋律、情感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而音乐国学就是将音乐和国学相结合,他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可以与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交织,更可以通过结合之后的情感表达作为其基本的研究方法,音乐国学区别于传统音乐学中的曲式、和声、美学、音乐史学等方向。我主要是研究国学文化视野下活态存在的事物即国学文化中的音乐表现。笔者以简述的方式来浅谈音乐和国学相结合艺术创作初探,并提出观点。


【关键词】

音乐国学《易经》《道德经》歌曲、艺术创新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共2784个字阅读需约11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罗浮山泰学学校是一个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家标准完美结合的学校,立校之初就定下以《易经》、《道德经》、《论语》三部经典为主要学习的国学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音乐教学与艺术创作的结合。


一、音乐国学概述

音乐和国学这两个学科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所以音乐和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音乐国学这个概念于2018年的教学时将《道德经》和音乐相结合,希望能够创作出每一篇章的歌曲。而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发现原来《易经》也可以和音乐做到完美的结合。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易经》中的阴阳的概念非常实用,可以在初级阶段和音乐课标相结合的部分是一拍和半拍,用音符来表示就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所以我将《易经》中的阴阳带入到音乐的节奏中,让学生在感受跑和走的区别之后,击打出用阴阳表示的节奏。由最初的念谱逐渐过渡到唱谱和敲击乐器,这时候我所选择的乐器也需要是打击乐器。

但我所说的音乐国学绝不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不仅仅是《易经》和《道德经》类的国学经典,往大了说还有其丰富的外延,笔者认为国学经典中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的属性和音乐相结合的也统称为音乐国学,而它是一个更大、更广泛的概念。


      二、探索教学中艺术创作的本质

艺术创作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予其新的意义,而他的外延应该是泛指所有艺术创造的实践活动。应该不局限于音乐、美术,甚至要涉及到当下广为流传和传播的音乐和短视频的创编。

我分别从《道德经》歌曲与旋律的结合以及《易经》卦象和节奏的结合来探索其艺术创作的本质。

1、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音乐三要素:

我在课堂的音乐教学中将其分成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以我曾经发表过的《道德经与音乐教学及艺术创作初探》的文章为例:

《道德经》共有81章,为了让他能在教学中简单便捷,首先将其诗韵化体现出来,用诗歌和韵律相结合,其次进行再创造和艺术加工,用第一章来举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诗韵性,让通篇读起来就很有语感,尤其是字和词之间的韵脚划分让人读起来有天然的节奏感和律动,可以分别按照3拍和4拍的节奏划分来练习,找出不同然后分享感受。

朗读时用画拍的方法可以让原文更加工整,也让呼吸更加有规律,让生命之气动静相宜,在还没有对客体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先通过画拍朗读法让学生感受产生的语感,通过与文字进行首次的联结,从直观上感觉不难,有兴趣。然后带入旋律就显得更加自然。

在第一章完成之后,我们寻找到旋律的动机,以此来完成整部经典的演唱,大道至简也正是《易经》中简易的部分。

《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节奏相结合,而这个时候则是通过《易经》的卦象来完成。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以具体出示阴阳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图片或者板书,让学生以此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征,然后找出他们可以相对应的部分也就是阴爻对应八分音符和半拍,阳爻对应四分音符和一拍。同时让学生通过跑步和走路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们把《易经》的卦象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做出升级,让孩子根据画卦的方法来对应非洲鼓的高中低音,这样就可以完美地将卦象和节奏以及手法对应起来,这正是《易经》中变易的部分,所以学生不但学会了卦象,还轻松的学会了乐器。

第三步:教师同样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参照物,在做示范的时候总结规律和方法,通过引导唤醒学生的自觉,让学生把《道德经》的旋律和《易经》的卦象结合起来,最后再将章节和卦象的意义作以升华,用情感表达出来,这个部分需要用到《易经》中不易的部分,因为任何的艺术表达都需要有情感来参与,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是没有灵魂的作品,这样做最重要的也是通过创作来提升学生参与的价值。

有了以上三个步骤,我会在最后将其做一个梳理和归纳,将学习方式和动机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给他们赋能。其实每堂课的结果并非都是令人满意的,但这是一个过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每个课堂也都存在721的比例。所以这需要我们无数个真实性案例的产生来构建一门完整的系列课题性的教学成果,并且最终课程是否会有升级和迭代性也显然是需要的。


2、艺术创新需要有人文意境做基础

在艺术社会学的意义上,受众才是考量艺术创作和创新的终极裁判。我们一定要明确这类型课程属于创作型学习的课程,他有着双重目的和目标,从外表看他是在对《道德经》以歌曲的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对《易经》卦象以节奏的形式进行深加工,但内核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本体对生命的感悟而非单纯知识的理解。以诗韵哲学来构建学生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从最初的生根到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不但达成了教学互动,更在唤醒生命自觉的同时感受生活,让学生主体对经典和音乐客体达到拓宽性的认识,而这个过程最终一定是要有普世性和可持续性的,人文意境已经不陌生,在大语文的语境下,知识都在逐步升级为智慧,想要得到清楚明晰的结果就一定需要有相应人文底蕴为基础,将其情感作以升华的方式来呈现。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人文基础的培养。


三、结语

     因为这次的创新与学科间的融合正好处于新课标推出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更加要细化和深入具体的细节,力求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根据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方向,精准、正确、全面的按照新课标来实施课程教学。

综上所述,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1、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来完成,因为所有的艺术加工或者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才能建构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2、当一个教学体系的建立,经过认知、设计、打磨、实践、反复论证等几个过程的深加工,所以这门课程一定要有可以升级迭代的机会。

     3、抓住每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以小组、单元等形式来激发碰撞学生的灵感,同时又不局限于固定搭配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多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要求学生在创作中培养积极主动行,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结构后,不断的训练强化,力求做到举一反三,争取是在有灵感的时候可以瞬间抓住并记录下来。

     5、记录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运用各种其他学科的方法来辅助,这也就是学科间的知识迁移。现在普遍运用比较多的思维导图,故事性画图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连接运用在一起,同时打开学科间的壁垒。

     最后,通识的思想融为其中,以人文的层面来构架知识层面,我想也就是这门课程的意义之所在,通过学习《道德经》的艺术创作来提高升华学生的自我涵养和人文素养。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教学反哺。


文末贴士


01  作者介绍

陈怡彤

罗浮山泰学小学教师,2015年开始将经典与音乐相融合,用礼乐指导音乐课的教学,先后带领团队研发小学乐教课、《道德经音乐课》、可以给孩子们唱的《诗经》课,并且创作了《诗经》歌曲30首,道德经歌曲81章,并在道德经歌曲的创作展示上获得三次世界纪录。


02  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

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