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三历史备考策略研究

2023-09-08 11:11

3268人阅读 收藏

【摘要】“历史教学以升学率为目标,忽视了公民观、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的培养。河南省作为走在新课改试点前列的省份,尝试用全面素质教育和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但因只重知识应考而不足。新高考大纲强调基础知识之外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得历史学科需对接真实世界、体现时代性和自主性。同时,教师需要提升研究能力,理解和用好新的教辅资料,发掘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新高考大纲,教师研究能力

M@[H~)5Q78G%_U%PZ}BL9RP.png

     一、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及格率和优秀率为最终目的,历史课与现实脱离,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同时,历史人文素养功效的培养方法单一、无系统的计划与目标。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情感等人文素养教育因子关注较多,而公民观、民主观、法律观、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教育重视不够,从而造成在现实生活中历史教学对于促进高中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积累不尽人意。

河南省作为新课改试点省份之一,由于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没有完全吃透,使教学与高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目标是追求高考升学率,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做得不够。历史学科依然是完成升学任务的工具,更多的教师则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甚至给学生归纳整理出一整套所谓的知识考点,认为只要这样做了学生就能够考出好成绩,但高考的结果与实际教学的反差很大。主要原因是在新课标下,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和人文素养去分析解答试题.而我们的教师的教学恰恰缺乏对情感、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历史教育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给公民以实际操作的技能,但它必须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教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为其进入高校和社会奠定基础。

作为以了解和研究人类不同领域文明发展历程的概貌与规律为内容的高中历史课程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显性或隐性关联,更拥有可供人生与民族发展作借鉴的丰富资源。时代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反复陈述“死”的社会发展历史,而是为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发挥他们价值的一种全新历史课程。教师所讲的每一节课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辨析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格;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新高考大纲现实要求

新课标考试大纲,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大纲凸显的是:“能力立意为主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对历史课程的考查而不是对教材的识记.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工业文明下的世界.实际上是考察学生理解信息的能力.另外,大纲还强调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如:2009福建文综卷展示材料:“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要求学生做出相应解读,这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希望使学生和老师再一次进行精神上的洗礼。

高考在命题时,加强对能力考查,尽可能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如选择题,题干尽可能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情境;非选择题注重与现实对比,重视对材料的评价,适当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设问.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对人文素养考察.这一变化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拓展了舞台,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考试题“素养立意”渐成常态。试题基本上是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试题都有明确的时间提示,或为直接的数字提醒、或为历史概念呈现、或以历史事件告知,将试题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

四、教师教学如何改变?

1.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今天,我们应确立什么的价值观念,这涉及高中历史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价值取向问题。毫无疑问,我们今天的高中历史教育,必须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高中历史教育要培养的价值观念。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在我们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历史、评判历史的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扬善去恶。 如评价一个国家发展与否,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评价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

2.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

高中历史是一门意识形态鲜明的课程,它须贯彻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我们要求高中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在政治思想上必须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优秀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是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是应有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道德人格上,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健全人格。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史学课程,必须让学生领悟具有历史学特征的学术品格,我们可称之为史学品格。它包含史学中求真的精神、贯通的意识和批判思维。

3.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1)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

(2)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

(3)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

(4)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简言之,关键能力,就是能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着重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力度较大,并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圆学生大学梦。  

5.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要参考大量的历史资料,学习探索更高效的历史教学方法,并完成一系列课堂反思和历史教学论文这些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文末贴士

01 作者介绍

陈磊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02 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