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人物专访 | 学科网创始人陈学艺:构建互联网教育领域新生态

2015-12-23 17:46

0人阅读 收藏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博士

 

  【个人简介】

 

  陈学艺毕业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理学博士,是国内第一批使用并推广互联网技术的科研工作者。

 

  留学期间,陈学艺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专业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陈学艺心怀为祖国教育事业做些实际改革和创新的强烈信念,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回国创业!

 

  陈学艺2003年在北京创办学科网,此后在江苏等地创办了数家教育公司。在其带领下,学科网成为领先的K12教育信息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向教育行业提供教育资源、软件、硬件、云平台等服务,致力于实现“让学习更容易”!由于对行业的突出贡献,陈学艺获得中国杰出贡献教育人物、教育企业风云人物等奖项。

 

  在线教育行业近几年异常火爆,各种在线教育创业者都以其自身及团队的魅力脱颖而出。其中,有一类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领导者比较另类——他们不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其企业早已步入众多创业者羡慕的盈利阶段。

 

  学科网(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博士就属于这样一类人。

 

  自2003年年底创办学科网到2014年,陈学艺在行业里默默无闻地耕耘一方天地,只有一些行业资深人士对其比较了解。直至2014年年底的首届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上,学科网首次以“K12教育信息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学科网才引起了广泛关注。

 

  之后在2015年12月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上,学科网的“课堂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获得了“校园好方案”的第一名,学科网又一次成为焦点。学科网创始人陈学艺博士也因此被推向台前,被更多人关注。可以说,陈博士在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的路上,一直都是一个虔诚行者,不避荆棘;十几年来,他从来笑对前路,不惧挑战。

 

从理科博士到在线教育的先行者

 

  “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创业做教育,因为我在瑞士读博士时研修的是化学。”陈学艺坦言作为一名化学方面的博士,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成为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

 

  做些什么,人生才更有意义?这是陈学艺在瑞士留学时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海外读博时,陈学艺深刻感受到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在瑞士,课堂数字化早已进入发展期和成熟期。2002年,瑞士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室里已经有电脑和电子白板,老师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

 

  而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刚刚发展起来,教育与互联网的关联度还比较低。陈学艺发现国内许多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学校和老师,因为没有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水平还比较低。他觉得:“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技术,让优质教学资源流淌到各地?来帮助这些地区的老师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从而让孩子接触到高质量的课堂内容,最终能够有机会通过学习的道路改变命运!”

 

  出生于苏北农村的陈学艺决定回国创业!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网站,把全国的优秀教学资源汇聚起来,然后传输到各个需要的地方,让这些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2003年年底,学科网应运而生。2004年1月,中学学科网正式上线,首创国内“资源分享-资源传播-交流互动”的资源运营模式,此后成为国内最大的K12教学资源网站。

 

  2015年12月,中学学科网会员数量超过1500万人,合作院校超过3万所,并与全国85%以上的百强校建立合作,资料总数超491万套,总容量达17339GB。

 

  陈学艺强调了一点:“我们的资料不是以题来计数,而是以‘套’。”

 

  这位从世界名校毕业的理科博士对自己的“孩子”——学科网有着深切之爱和欣赏之情。

 

从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到一站式服务商

 

  谈起学科网,最让别人“眼红”的是其旗下全国丰富程度第一的K12教学资源库。

 

  “学科网的教案、学案、试卷、试题、视频等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可以给每一个中小学老师提供系统的资源支持。”陈学艺谈起学科网的教学资源,自带一股自豪。

 

  的确,对于在线教育机构而言,最重要的焦点最终还是要落在内容上。陈学艺刚创业时,除了关注资源的量与质,还特别注重资源的知识产权相关事务,他把知识产权当成公司头等大事。2006年,学科网就率先在行业内建立起知识产权相关体系及业务。

 

  “非常高兴看到我国教育部推出的《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陈学艺说,“未来政府及全社会都要加大网络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大家才愿意分享,这样才能使得内容真正强大起来。”

 

  除了教学资源,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学科网在教学软件及教育云平台上也颇有建树。2015年,学科网精心梳理了旗下产品,推出教育信息化七大解决方案,其中核心方案课堂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在2015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的“校园好方案”比赛中获得冠军,打造了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新标准及第一品牌。

 

  课堂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由学科网的资源平台、组课系统、众课系统、作业系统、组卷系统、学情分析系统及在线学习系统等构成。老师可通过资源平台找到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组课系统和众课系统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通过作业系统和组卷系统实现作业与试卷的设计及批改,通过学情分析系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等。

 

  由此,学科网2014年提出的“资源+软件+平台”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再次得到认可,获得行业赞誉。

 

  此外,学科网还为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国电信(甘肃)、大兴区中学教师每日营养工程、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教学素养提升工程、新高考改革学校研讨会等,提供了丰富的定制化服务。

 

  也许,在互联网教育的定制服务业务上,学科网又将掀起一个新高潮。

 

努力构建互联网教育领域新生态

 

  陈学艺认为,教育信息化未来的主战场是公立校园。K12教育以校园为单位,老师和学生都在这个组织机构内。

 

  “一个教育部,30多个教育厅,3000多个教育局,50万所学校,这些全部都是单位,也是B端。”陈学艺说。如果能够真正组织建立结构化用户,那么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可能会在教育的用户体系之中。

 

  结构化用户之上则是更为庞大的教育生态系统。如果能把教育相关的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都纳入到一个生态系统里,那么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知道每个环节上每个群体的真实需求,就能够针对性地研发产品,提供服务,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014年,学科网就专门成立了数据中心做大数据,挖掘行业的核心力量。陈学艺说:“我们非常看重数据,无论是区域学校,还是老师、学生、家长,业务数据未来都是要输出的。”

 

搭建行业合作平台,实现共赢

 

  当年创办学科网的时候,陈学艺带着十几个人的初创团队,蜗居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民居里。大概,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学科网总部会走入中关村,各地拥有分公司或办公室,团队成员超过千人!

 

  纯粹的互联网教育公司里,这个团队规模已算庞大。建立了研发、教研、客服、运营、招商、大客户、法务等中心部门的学科网,自身发展已经不愁,还能为行业做点什么?陈学艺希望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行业发展尽一份力。

 

  他同样也清楚,想要打造一个庞大的行业生态系统并非一两家公司能够完成。所以学科网在不断地寻求合作伙伴,与之共同建立整个链条和生态。

 

  “做教育是多种需求的综合,这样一个庞大而具体的问题,不是学科网一家能够完成的。我们希望更多机构加入进来,共建生态系统。”陈学艺说,“学科网愿意搭台,愿意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大家一起来建设教育生态。”

 

  学科网在寻求合作伙伴方面得到众多行业伙伴的认可。公司与凤凰传媒集团、好未来、台湾京尼集团、魔方格、山西教育教辅集团、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北师大出版社、民进开明出版社、韩国出版机构等都达成了战略合作,积极在行业内外寻求共赢机会,其教育大联盟的思路获得了更多认可。

 

  陈学艺在对外合作方面是十分有自信的,他介绍了学科网的四个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是许多机构与学科网达成合作的重要原因。

 

  1.学科网的K12教学资源丰富程度为全国第一,海量的优质资源是核心竞争力。

 

  2.K12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层面是版权。想做教育生态系统平台的创建者,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了资源和版权,也就等于拥有了创建平台的基础。

 

  3.渠道优势。“最早时候,我说公立校园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能够与众多公立学校合作,对学科网整体业务有很大帮助。能够融入到体系里,打通体制内外的联通。”陈学艺说。

 

  4.课堂。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学科网有专门的教育团队作支撑,把一堂课进行标准化、模式化的改造,这些都是基于学科网的教育专家团队和大数据系统。老师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借鉴学科网的课程设计及视频,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陈学艺看来,未来的数字化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成为课堂的“主持人”。学科网可以在备课、授课上给予老师更多资源,让老师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

 

  “老师完全可以被解放出来,在课堂上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在之前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老师的精力有限。”陈学艺说。

 

  谈到学科网将面临的挑战,陈学艺认为更多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学科网自身的发展,而能否建立强大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他说:“我们反复思量,决定这个行业命运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力争在每一个环节上做到最好。”

 

  学科网的发展,就犹如一盘棋。在每个关键时刻找准位置,是陈学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他希望,能够准确观察行业发展方向,把前瞻性的判断与企业的前期布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希望、有未来的美好局面。

 

  “我还是蛮有自信的。”陈学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