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心育随笔】第132期|且行且成长——读《其乐无穷的战斗》有感

2024-04-24 15:27

23人阅读 收藏

最早接触伍罡老师是在2017年,在伍老师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青春期手雷》的文章,文中把手机比喻为青春期手雷,也是《其乐无穷的战斗》这本书中的文章:青春期手机依赖症,到底怎么治?一口气读完,真是酣畅淋漓、直击心灵,简直想要拍案惊奇,怎么会有人把手机使用行为写的如此思路清奇?而当时的我,也在自习课上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有学生左手拿着笔,课桌上放一本书,同时右手放在课桌下,低着头,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警觉的抬头观察教室环境,如果恰巧遇上老师的眼神,一定会故作镇定地假装思考或者写作业……那么,课桌里的右手无一例外地拿着手机。现在回想起当时学生的表情,还是会忍俊不禁。

2017年的中学校园,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还不是非常普及,而我对学生用手机做什么也很好奇,一番真诚的交流下,学生告诉我竟然是用QQ发送搞笑的表情,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过QQ了,在微信已经非常便捷的情况下学生为什么会用QQ呢?吃惊之下我在校园里做了一个关于手机使用的问卷调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跟着学生了解了很多手机上的应用APP,也让我对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后来我专门上了一节有关手机的心理课,课堂上分享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同时分享了伍老师文章中关于手机的观点,学生们纷纷称伍老师是知己,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而文中关于“过渡性客体”的解释和描述,也让我这个对心理学专业概念避之不及的人开始认真地学习温尼科特的书。

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在2018年,当时疲于应对家中孩子的高敏感、高需求,专门购买了这本书,期望能在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现在已经忘记是否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只是还记得孩子说:妈妈,你看书时怎么总是傻乐呀?

五年后再读这本书,孩子看到后问我是不是怎么夸妈妈那本书,是呀,想要肯定妈妈,总能找到角度的:

子:妈妈,这个菜是你做的吗?

妈妈:不是,是爸爸做的。

孩子:妈妈,那个菜是你做的吗?

妈妈:不是,是爸爸做的。

孩子:妈妈,饭是你做的吗?

妈妈:不是,爸爸做的。

孩子:妈妈,饭是你盛的吗?

妈妈:是,妈妈盛的。

孩子:妈妈,你盛的饭真好吃!

只要你想夸一个人,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努力的寻找方向,真诚的去寻找总是可以找到的。在那之后,我的孩子学会了怎么看到和肯定妈妈,妈妈自己却还没有学会看到和肯定。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有无处不在的幽默,孩子不吃饭引发的商机中的平逆定反丸、正意修身水等;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六等土地类比孩子,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比喻为种地的机构,地、苗、化肥的比喻把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现象和问题阐述的明明白白;有随处可见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孩子那种真诚的、显而易见的尊重,你也会忍不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放下固有的思维和评价标准,回归父母子女最初的状态,与孩子,虽有战斗,却也真的是其乐无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