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更多专题 ›
2021届高考考生将开始第一次英语高考,这也吹响了冲刺高考的冲锋号。在不到一百天的备考冲刺时间里,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应考心态?有经验的心理专家和老师给出了最实用的建议。
东北部分地区的寒假已经到来,家住吉林省吉林市洮南小区的高中生们经常向一位76岁的“学霸”请教英语问题。退休16年的教师徐秀德连续15年坚持在家中“参加”英语高考,这让他在附近颇有名气。

在医院病房的无菌床上,18岁的张敏不时调整坐姿,专注的做着复习试题,尽管身体很虚弱,母亲也让她休息下,但她说还要坚持。
在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有这样一名大一新生,他带着瘫痪的父亲在济源上学,每天一起吃饭,遛弯。7岁时,父亲因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9岁时,爷爷去世,母亲又不辞而别,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年幼的马永恩身上。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马永恩都带着父亲。他说,父亲在,家就在。
谭于映的个子不高,走路有点踉跄,说话略显吃力,还要不断矫正自己的发音,但她坚持扬长避短式的学习和生活,“说话不清就提升文字功底,用有温度的文字表达自己;身体不行,就靠脑子”。
10月13日天刚蒙蒙亮,雷娇娇就起床了。穿衣洗脸、生火做饭,再手脚麻利地帮卧床多年的爸爸收拾妥帖。当天是她奔赴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日子,可不能偷懒。更何况她还有个特殊艰巨的“任务”——带着爸爸去上学。
进入学科国家集训队,意味着能获得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可是每年每个学科国家集训队只招收50-60人,国家集训队的入场券成了全国顶级学霸们的巅峰对决。近日,第29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重庆落下帷幕,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丁一尘获得了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到北京大学。他也是今年省内唯一入选生物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笔直的军姿,挺直的腰杆,随着教官“立正!向右转!向后转!”的指令,他一遍又一遍完成军训动作。眼前这个高挑挺拔、身材匀称的青年军人让人好生羡慕!他叫张天助,是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2020级新生学员,入校体检时体重是177斤。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他在一年半以前竟是一个体重高达305斤的胖墩。
复读的选择虽然是一样的,但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选择复读的原因各不相同。近年来,选择中考、高考复读的学生,不再仅仅是考试落榜生,越来越多的是已经可以考上高中或者大学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已经获得重点高中、重点本科的学生,他们复读只是希望通过再次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对于复读生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呢?作为复读生的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选择,怎么做才能陪孩子顺利度过复读这一年?
“那时我还很小,对高考没概念,其实只是一句童年时的戏言。”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及自己7岁时说以后高考“最高可能会考720分”一事时,唐楚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自己没想过童年戏言会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