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刘潇,女,现任教于南京市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中小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南京市江北新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南京市江北新区第三届班主任新秀,曾获南京市第三届优质班会课案例一等奖,南京市中小学四史学习教育课程优秀案例二等奖,南京市江北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

专栏介绍:教师频道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学经验共享平台,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类型及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班级有一个烦恼杂货铺,里面装载着孩子们想说的话。一次周五晚上,我和往常一样打开烦恼杂货铺,翻看着这些小可爱们一周来他们内心所抒发的喜怒哀乐。其中有一张小纸条引起了我的关注,纸条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于是我定睛一看——
“刘老师,我想和您反映一件事。这一学期,我的两个好朋友总是喜欢说我坏话,昨晚放学他们又开始了。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听到他们经常在我面前这样说我,我真的很生气、难过。这件事我告诉了妈妈,妈妈让我不要放心里,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老师您能帮帮我嘛,谢谢您了。”
如果Z同学在身边真想给他一个暖心的拥抱,我想告诉他,别怕!有老师呢!
在班会上我首先建立班级安全公约——这不是“玩笑”。通过情景呈现的方式,我展现了一封匿名信,和Z同学的事件类似,引导孩子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真切感受“玩笑”对别人心理造成的伤害,从而引发共鸣,产生同理心。“同学们,A同学这段时间有着这样的烦恼,我们来帮帮他。”随后我以此匿名信的主人公并贯穿整节微班会,让他们聆听主人公在遭遇“玩笑”后的内心感受,事情是这这样的:A同学从小生了一场大病,脸上有一道疤,谁知一到学校就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主人公A同学吗?”
(播放案例视频,分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我观察到Z同学一直眼睛盯着屏幕,听得非常入神。
“如果你也和A同学一样在生活中被别人嘲笑、欺负,你会怎么做?如果当时你在A同学的身边,你会怎么帮助她?”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面对“玩笑”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三张卡片。
卡片1:面对“玩笑”,要亮明态度,不忍气吞声。
卡片2:遭受“玩笑”,可以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
卡片3:遇见“玩笑”,要勇敢制止,不做冷默的旁观者。
“你们知道要怎么帮助A同学了吗?”
“我认为如果我是A同学,应该把这件事和老师谈一谈,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法,而不是一直难过。”
“我认为A同学应该不要为同学的语言所干扰,她也有她自己的优点。”
“我认为班级同学应该给A同学温暖,而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我认为我们平时应该对A同学说一些正能量鼓励的话,而不是说一些“玩笑”伤害别人,这样别人也会很难受”
“我认为A同学如果是我的朋友,她这样心情不好我们一定要及时给她温暖帮助她才对。”
“是呀同学们,我们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用语言去伤害别人,而应该多用鼓励、赞美的话语温暖人心。其实,赞美的语言给人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亲身感受一下语言的温度,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以心传心”。同学们拍桌子,同时大声传递老师说的话。(出示游戏规则:同学们拍桌子,同时大声传递老师的话。)
游戏结束,我采访了几位同学的感受。
“你传递的话是什么Z同学?”
“你真的真的很不错!”Z同学说。
“你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样感受?”“我很开心”听到Z同学这样说,我也为他开心。
“看来这个小游戏不仅仅传递了话语,还传递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呢,老师还准备了一封匿名表扬条,给同学们再来一轮“夸夸”活动!我把同学们的照片都放在了数字的背后,现在让我们来随机选一个数字,抽到谁,我们就来夸夸谁!”
“刚刚同学们对你的赞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从现在起,让我们学会好好说话,用语言去温暖人心。”
听着同学们温暖的语言,看着被夸奖的同学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暖暖的。我又望着Z同学那带着笑意的眼神……
教师之声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
投稿类型:
①教师专属:教学创新/思考、教育故事、教学/生活随笔、读书分享
②主任杂谈:年级教学管理工作、新教师培训、校园安全、家校共育
③校长论教:校长文档、校长访谈、工作计划、校长思想、教研成果展示
④成长晋升:技能提升、论文写作、班主任成长、公开课/PPT/思维导图
联系方式: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