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3-03-08 16:35

1980人阅读 收藏
内容提要: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来改善教学软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下面几方面内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态对学生心理有重要影响;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倾听、适度的鼓励和期望、幽默、适度的评价性语言。

关键词: 教学 心理健康 学生

作者介绍:唐建荣,从教23年,中学一级教师,获县优秀教师称号,学校政史地研组长,从事班主任工作18年,主持县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三次参加桂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多次获市县录像课、说课、课堂比赛奖。

专栏介绍:教师之声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学经验共享平台,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类型及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前苏联哲学家凯洛夫说:“可以说,心理活动的规律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始终,贯穿于每门课程发展的始终。”可见,心理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是多么重要。其实,没有任何其他知识像心理一样渗透在人的每一滴血液、每一个细胞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即使睡觉,即使做梦,也是人的心理的体现。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2004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积极贯彻纲要精神,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主要方面。

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第一、心理辅导和学科教学相融合。

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心理辅导的思想。心理辅导和学科教学是融合的。一堂好课就好像一个漂亮的苹果,学生见了就喜欢,吃了它营养也自在其中。维生素C就好像一堂课的心理辅导,如果把它从苹果中提炼出来,制成片剂,再和剩下的苹果一起给学生吃下去,反而不顺乎自然了。所以说,渗透不等于机械地做加法,而是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对所有任课教师来说,一堂课就是给学生一个苹果,让学生快乐地有滋有味地吃下去,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消化吸收多少,最大可能地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滋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为合作、和谐、互动和平等。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就已经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告诉我们,教授者也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再学习,再提高。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本身具有成长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越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的动能越强烈,越具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强制手段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教师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和谐、互动、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学生获得自主的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教态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教态,是指教师教学的姿态,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变化既是完成教学活动或传递某种信息的需要,也是其内在教学状态或心理状态的综合体现。这里重点谈谈走动和眼神。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走动,对于督促检查学习,调节课堂气氛,及时了解情况,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掌握不好方式和“度”,也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扰乱学生思路,或者顾少数而忽略了多数,有时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当年自己在上学期间,最怕在写作文和做题时老师在自己身边溜达,就怕他会停在自己身边看你写了什么,做了什么。老师一走过来,心里非常警惕和紧张。尤其在考试过程中,教师的脚步声都会打断自己的思路。所以,教师应把握好在课堂上走动的时机和分寸。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正在做教师或做过教师的人都有着深深的体会,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学生都瞪大求知的眼睛望着自己,那么教师会越讲越激情澎湃,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发挥得淋漓尽致。反过来,如果学生能从教师的眼睛里看到坦然、活力、自信、投入,以及适时适当的指示,同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反应,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技巧。

(一)倾听习惯的养成。伏尔泰说过:通往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人们往往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兴趣,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更关注,一旦有人倾听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在历史课堂上有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在课堂上很少表现自己的学生,在我的多次鼓励下,终于举起了手,但当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其他同学抢先说出了正确答案。这种情况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感到更加自卑,更加退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平时,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让爱打断别人的学生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师还可以经常问学生:“他刚才的意见,你同意吗?”“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营造一个和谐亲切的课堂气氛。而教师自己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创造性。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的回答不恰当,甚至不贴边,就不耐烦地打断他们,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严重刺伤,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二)适度地鼓励与合理的期望。心理学中有一种“层递效应”,又称“登门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运用这种“层递效应”,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基本的行为目标和规范,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步步登高。


比如,对一个历史成绩很差的学生,让他一次性概括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往往就会放弃。教师可以给他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先把课本认真阅读一遍,然后照着课本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之后再脱离课本进行复述,在记住史实的基础上,再去分析其历史意义,这样,很可能他会付出一些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时间长了,习惯养成了,成绩也会提高。


(三)幽默的积极运用。历史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幽默,才会让学生喜欢你教学,心理才会健康。一些调查证明,学生所列举的他们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名列前茅。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刺激肺部活动,改善呼吸,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充满活力。我们的老校长说:“每堂课,我都尽量让学生哄堂大笑一次。”应该注意的是,妙语连珠的幽默,虽然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但也不是万能的调料。用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的话说:“幽默只是蛋糕表面的糖和夹层的巧克力,并不是蛋糕本身。”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幽默的“度”,不能沦为耍贫嘴、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祸根。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我校的多媒体设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率很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史片和纪录片,学生爱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把历史知识记忆起来,而且印象深刻。而如果是老师单纯地讲解和学生的背诵,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死板的史实也很难记得非常清楚。同时,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容易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辛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陶冶和教育。当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使用这样的手段,还要精心选择影片内容,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使用不当,有可能流于让学生看看热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五)慎用评价性语言。从学生成长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学生得好、中、差是相对的,是变化的,是可以转换的,每一位教师都应使学生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从对学生的评价来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耐挫力较差;学习进步缓慢的学生可能做事仔细,忍耐力强;一些老师眼里的“后进生”,其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有可能显得非同一般。所以,在对待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时,评价也要有所区别。对待优等生,评价要恰如其分,字斟句酌,切中要害,同时要给他们冷静反思的机会。对待中等生,评价要善于抓住切入点。中等生往往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他们不愿或不善表现自己,做事容易随大溜,教师应找到他超越于别人之处来给以适宜的刺激,激发他们更进一步。

对待后进生,由于他们在长期的挫折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他们由于落后于其他同学而存在自卑感,行动上往往表现为个性强、孤僻、敏感;另一方面由于所受到的批评多于其他同学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行动上容易表现满不在乎,有时甚至故意捣乱。这时教师就应该全面了解他的情况,毫不留情地分析他的缺点,同时要及时准确地发现他的优点,给以适当的评价,分配适宜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发扬优点时逐渐克服缺点。对于后进生,教师不要期望他的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而要把重点放在帮助他认识并逐渐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在改掉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就促进了他的学习。

总之,学科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便是语文学科也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渗透。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要“顺其自然”,应尽量避免生硬渗透;应以学科本身的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副线,后者服从于前者,为前者“锦上添花”。

参考书目:
1.刘芳,万福,于建福《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06
2.陈虹,吴九君《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04
3.李春秋,王引兰《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8
4.张世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2
5.刘宗绪,丁双平,刘林生《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岳麓书社,2013.6

专栏介绍 投稿通道开启

教师之声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

投稿类型:

教师专属:教学创新/思考、教育故事、教学/生活随笔、读书分享

主任杂谈:年级教学管理工作、新教师培训、校园安全、家校共育

校长论教:校长文档、校长访谈、工作计划、校长思想

成长晋升:技能提升、论文写作、班主任成长、公开课/PPT/思维导图

投稿方式:添加大米老师微信发送稿件-word版本,如有问题可以留言沟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