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双减”形式下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的几点探讨

2023-01-05 17:34

4892人阅读 收藏

作者介绍:夏黎明,安师大附属肥东实验中学初中数学中级教师,撰写的论文与教学设计多次获省市奖项,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与数学教学工作,所带班级,学风纯真,品行端正,志向远大。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自成一体,深受学生家长领导好评。

温馨提示: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新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特别是近期从国家层面上发布了“双减”政策,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性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减负方案,把学生课后作业的筛检、优化设计摆在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前。高效优化的教育意识已深入要求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减负,将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数学作业的优化。


【关键词】减负  高效  分层  优化 


一、中学数学作业的意义


数学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而言,学生通过数学作业,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在处理课本没出现的新问题时,学生必然要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出现的实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可实用方案,从而不断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对教师而言,在批改、评价学生的作业过程中,教师会得到较为完整的反馈信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针对性地评讲作业和辅导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因此,在学生个性化成长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优化作业设计将是这场变革的重要阵地。


二、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几点想法


数学学科的作业布置及设计应考虑到学科的特点,然后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计,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优化当前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及布置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精心研究教材,合理利用例题和练习,适当进行补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使自己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一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合理使用例题,必要时进行巩固性和拓展性补充,精选课堂练习,使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有序高效。


优化作业案例1


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第一章有理数第四节第三课时《加减混合运算》的例5,课后的拓展作业可作以下布置: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5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图所示,与标准重量比较,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


练习题所选背景是学生所熟悉的类型,但略有不同,体现了练习的实践性、趣味性和拓展性,通过这样再创造变式,深化了例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学生面前就非常清晰,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 设计分层次数学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作业难度太大,就一定会挫伤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太小,会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所以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设计分层次作业,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由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可把作业分成:基础练习、能力训练、思维拓展三个层次,大多数学生做一、二类题,少数学生都做,极个别的学生只做第一类题,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保持着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优化作业案例2


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第一章有理数第二节第三课时《绝对值》的课后部分作业,作以下布置:

基础练习:计算

2 能力训练

(1)绝对值是5的数有几个,各是多少?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

(3)绝对值是-4的数有几个?

(4)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与点A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3  思维拓展:填空


对作业进行分层,在设计分层次的作业时,既要有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又要有灵活运用、注重理解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孩子的学习需要。优等生减少了机械的重复的练习,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扩展或学习别的感兴趣的科目,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中等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困生通过难度较低的作业训练,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与老师的交流,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大意义。


(三)自主型作业,添加实践性与趣味性


自主型作业是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编写的素材,是一种开发性学习方式。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果断放手,可根据教学需求,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题目,甚至学生间相互出题,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从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的教学理念。


优化作业案例3


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第五章有理数第一节第一课时《数据的整理》的课后部分作业,作以下布置:


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设计一份统计表,要求自定调查主题、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收集数据、汇总数据,用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提出问题以及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说说个人体会。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审时度势地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学科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从原先的一种外在教师强加的“负担”转化为一种学生内在发展的 “趣味活动”,同时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欲望能促进学生自主、乐意去参与相关教学活动,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学习目标的培养,要求教师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个性化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形成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教育理论中。


(四)题组型习题设计,巩固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常常是学生的弱点,教师要针对性设计能够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的题组,有利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题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索,在比较中理解和巩固。


优化作业案例4


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第一章有理数第四节第三课时《加减混合运算》的课后加法交换律部分作业,作以下布置:

计算:

教师有意识的把本质相同或相似的习题,设计成题组的形式,在题组设计时应注意分层,由易到难,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将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一道题拓展到一类题,领悟化归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典型习题分层变式,层层推进,抓住问题的本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近几年来的中考命题理念。从最新的数学中考试题来看,多数题目在现行教材中找到原型,进行了适当的梯度拓展、引申变式。这就要求教师对某一类知识进行综合考量,研读教材,精选典型例题或习题进行变式教学,挖掘出问题内在规律,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优化作业案例5


例如: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第十二章一次函数第三节第一课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后部分作业,作以下布置:


1 一次函数y=-2x+6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

2 一次函数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

3  如一次函数y=kx+b与x轴的交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坐标原点为点O,那么S△ABO等于多少?

4  如一次函数y=2x+b与x轴的交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坐标原点为点O,且S△ABO=6,那么b的值是多少?


通过系列探究,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整合认知,对理解出题意图、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特殊 —— 一般——特殊”的数学思想。


(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适时总结复习


学习就像一次人生旅行,我们的目光不能仅限于目的地,更多的要在意沿途的风景。新的教育形式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对数学学科而言,想通过占用学生大量学习时间来刷题的方式已不合时宜。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很少有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到底学得如何,教师是后知后觉的,而学生自身是有体察的,但学生本人往往是无意识的,等我们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有些过失可能已无法弥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排查、纠错,整合,最后达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优化作业案例6


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第一章《有理数》整章上完后,作以下布置:


认真复习本章内容,根据自身认知,借助教材、同步练习、笔记、试卷,制作一期数学学习报,或个人或小组完成,下周一上交,当中选出优秀作品,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04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应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适时总结复习,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自我完善,教学上易达到授之以“渔”的实际效果。


(七) 学生互相编题解答,实现互助学习、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编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活动让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成功的快乐,实现教与用的有效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示范。


优化作业案例7


例如:七年级下册数学沪科版第八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8.3.3的例6(2)上完后,可作以下教学活动:请同学们仿照例6,给a、b、c、d赋值并请同桌互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开展此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新风尚,也是课堂教学的内在需求。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编题能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减负”的全面推行,“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将不可避免地走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整体的;不是平面的,它是立体的;不是静态的,它是鲜活的。如何更好地设计高效的初中数学作业,将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优化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的高效性将大大提高,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将会极大地提高,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等细节化的变化将推进“双减”有力地实施。教育的初衷是善待每一名学生,我们期待和鼓励每一名学生在个人学习的成长过程中勇敢迈出下一步。


附:参考文献

①《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   中国教育学刊 郭要红

②《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  黑河学刊  杨会兵

③《初中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   成功教育   李春梅

④《初中数学新课标标准》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⑤《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体会》  安徽教育  周琴


专栏介绍 投稿通道开启

教师之声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师经验投稿分享平台。有经验别藏着,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教师之声待您耕耘!

投稿要求:最重要的是原创走心~关于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如教学经验分享、班主任经验分享、中高考备考、家校沟通、学生心理等等均可。

投稿方式:添加大米老师微信发送稿件-word版本,如有问题可以留言沟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