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一线教师谈影响小学美术课堂秩序的原因,培养常规意识是重点

2023-09-25 09:25

3099人阅读 收藏

【摘要】小学美术课课程属于小学课程中的小学科,每周只有一至两节课的授课时间。一方面美术课堂需要的各种材料丰富多样,各类工具的操作方式比较多样化,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美术表达出较高的兴趣,导致美术课堂上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到课堂秩序。这类情况多发生于低学段学生的课堂之上,因此美术课堂常规的养成是美术教师实现教学的重要部分,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究小学低段学生的美术课堂常规养成问题。


【关键词】小学低段,美术课堂,常规意识,方法策略



一、影响小学美术课堂秩序的原因


1.外部原因


(1)教师流动性大 班风建设难


多数小学班级数量多,部分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导致部分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和代课老师经常轮换,从而使学生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师不同的上课方式以及班级的常规要求,所以学生在这期间适应起来会有困难,导致在常识课期间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2)学生的行为习惯参差不齐


由于低学段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导致部分比较活跃的学生一旦发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就会对周围其他同学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背景不一样,自身生理发展水平略有差距导致对于部分美术工具的使用有困难,从而丧失兴趣,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低学段身心发展规律)


2.内部原因


(1)美术课堂区别于主学科 学生感兴趣


美术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四大领域的涵盖下多种上课形式和艺术实践,学生们在低学段阶段对于自己动手十分感兴趣,并且对于创新和想象十分擅长,从而使学生兴奋点很高,在美术课堂上就容易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导致常规建设比较困难。


(2)美术课材料多 操作环节多样化


美术课的艺术实践部分包含了各类画种的尝试以及手工课中卡纸、彩泥、综合材料的运用等等不同的表达形式,所以在操作环节上需要教师指导和提醒的要点很多。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很难全部记住要求并且做到要求,所以对于不同材料的探索热情,使得学生们在常规上出现不好的行为(绘画手工的区别情况)。


在"带什么材料、怎样准备材料"的问题上,教师必须事先有成熟地考虑:某些材料是不是真的需要?有的材料准备起来是否有困难?如果一味要求学生"一定带齐",那么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材料问题成了减弱学习热情的因素,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1]


二、解决策略


1.课前三分钟习惯养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建立良好常规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说上课学生必须起立行礼,这一行为可以让学生心中有上课的仪式感,也可以培养学生懂礼貌的好习惯。


再比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内,学生必须将美术课的所有工具和教材摆放整齐;或者针对学生们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内组织一些关于一些美术的小故事或者小体验小操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纪律得到良好的维持。


2.课堂时间 同课异构


(1)教师层面


建设高校美术课堂可以从教师层面入手,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美术课的学习内容较为基础,教师备课的重难点应该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不宜设置过难的目标,而是应该在新授部分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基本知识,并从中获得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从长远考虑,兴趣是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就应该尽力用图片展示、播放视频、微课展示、亲自示范或者创设情境等多样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地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真正地做到高效课堂的建设。


当然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教案,还应该备学生,对于本班学生的具有个性化的基本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分析学情,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格外关注,帮助学困生达成基本目标。


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同课异构的设计,同年级教师在经过集体备课之后,共同制定备课方案,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开展课堂,之后进行经验交流,将课程进行提炼之后再给学生们上课就可以使各个环节更加地精炼。


比如说在进行"造型表现"课程《我设计的杯子》的同课异构之后,三位教师根据各自带的班级设计了不同的新授内容,在三个不同造型水平的班级里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证明真正高效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们花费心思认真分析学情,从考虑是否需要使用视频或者图片赏析形式进行新授,到使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师示范,再到怎样进行拓展与延伸等,都要深思熟虑之后再确定。


(2)家校沟通层面


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美术工具,但由于低学段学生的学生年龄尚小,自理能力相对略差,前期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群的作用进行较好的家校合作,通过每次提前发布需要的美术工具,让家长们提醒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其养成提前准备工具的好习惯,再逐渐放手让学生每周课前自主准备材料。


另外,由于学生年龄低,有些时候在美术作品的完成度上不够高,但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又过高,导致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逐渐降低,降低了美术课堂的效率,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和这些家长交流沟通,共同进行双重鼓励和指导,让学生重拾信心,提升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层面


低学段学生由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要经常对学生正确的行为进行强化,鼓励为主,引导为辅,从具体的课堂细节入手,比如学生完成一个比较圆的圆或者一笔画成比较直的线之后,即使整个画面的构图还有不足,教师也要在此时放大优点,对于缺点不予以否定而是改为建议的口吻提醒学生改进不足。


另外对于学生的良好课堂习惯养成方面,更要引起教师注意,要每堂课坚持提醒表现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向表现优异的学生学习,长时间地训练之后就可以改善整体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常规之前,可以与低学段授课教师共同制定规矩,将放大基本常规要注意的事项固定下来,即使中途更换教师也可以减少对学生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有秩序的课堂氛围也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三、研究成果及意义


首先,这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不仅可以建立高效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会美术技巧,具备新课标中要求的美术技能;其次,教师不断探索建设美丽课堂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也可以达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效果;另外,从长远考虑,学生提升美术素养也可以有利于建设美丽校园。


参考文献

[1]谢烨.谈小学美术课堂常规的有效建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05):119-121.

[2]祝潇. 小学课堂常规管理中的规训化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1015.

[3]程栈,夏朝阳.小学课堂不当管理行为研究[J].现代交际,2020(03):186-187.

[4]蒋桂巧.小学课堂常规管理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8(Z5):21-23.

[5]王涛.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文末小贴士

01 作者介绍

祝嘉琦,一级教师,毕业于部属师范高校陕西师范大学,长期小学任美术教师,具有7年小学美术教育经验,5年美术教研组长经验,曾获得全国电视录像课省级优课,区级教学评比一等奖等荣誉,多次辅导学生获全国一等奖,教育理念是对待学生要有三心,爱心,责任心,进取心。


02 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