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成都]2016年中考说明及变化解读 语文

2016-05-27 10:07

0人阅读 收藏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2016年成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试行)与2015年的相比,考试性质、考试依据及范围、考试方式、试题难度、能力层级均无变化,试卷结构、考试内容、例证性试题、样题部分有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及赋分:试题结构采用AB卷形式,A卷第Ⅰ卷选择题分值由2015年的21分改为24分(将句子翻译变为选择题,增加3分);第Ⅱ卷非选择题由2015年的79分改为76分(删除句子翻译4分,现代文阅读增加1分)。样卷分值也以此为参考调整。

    ◎考试内容

1.文学常识和名言名句名篇中增加“*识记课文中涉及的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2.古代诗文阅读将2015年的“*把握诗歌的诵读节奏”改为“把握诗歌的诵读节奏”。

 说明:前加有“*”的,2016年中考不作要求

    ◎例证性试题

例证性试题选择题部分[1][8]均无变化,[9]变为[14], [9][13]为新增题型,新增题型如下: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忠之也:类           (《曹刿论战》)

    B.徒皆曰:属于          (《陈涉世家》)

    C.神情与苏黄不:相同,同类    (《核舟记》)

    D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10] “而”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脸颊上的络腮胡子。随着文字的变化,它早已不是这个意思,以下四项中 “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五柳先生传》) 

    B.朝而往,归。(《醉翁亭记》)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论语》)

    D.受地于先王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11]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句子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文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的侵犯,这个国家时常会灭亡”。

    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意思是:“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样卷

样卷是成都市二〇一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但A中的文言文部分有变增加诵读节奏划分题,翻译题由填空改为选择形式,与文意理解结合为1题。文言文部分变化题型如下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忠之           属:类    (《曹刿论战》)

    B.徒皆曰           属:属于   (《陈涉世家》)

    C.神情与苏黄不          属:相同,同类 (《核舟记》)

    D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6.下面各项中的“之”和 周敦颐的《爱莲说》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而两狼并驱如(《狼》)

    B览物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公将鼓(《曹刿论战》

    D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7. 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战争往往不可避免。我们的史书里有不少关于战争的故事,表达了我们的古人对战争的看法。《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列语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战争来临,曹刿主动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何以战”,意思是:“你何必要去打仗?”这一问表明曹刿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B.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意思是:“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这表明了鲁庄公认为战争胜利是靠身边的大臣,而这个观念正体现了“人和”这一有利条件,与曹刿的观点是一致的。

    C.当鲁庄公回答“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办理”时,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份的一类事,可以凭此打仗了”。这反映了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

    D.鲁庄公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加大数量,一定对上天说实话。”鲁庄公诚信的态度得到了曹刿的肯定,因为对神明诚信就一定会对百姓诚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