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2015年中考作文时新素材之饥饿24小时

2014-12-01 16:49

0人阅读 收藏

    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在世界粮食日和首个国家扶贫日期间开展“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倡导有条件的人在今晚到明晚8点切身体验饥饿,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该活动引发众多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要参与,一些网友则担心饿一整天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网友则对挨饿是否有助于扶贫产生了疑问。(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 

    “饥饿24小时”是继“地球一小时”、“冰桶挑战”等之后又一在互联网迅速掀起热潮的话题活动。这是典型的社交媒体刮起的飓风,近年来此类通过互联网发起民众关注环保、公益的活动层出不穷,也不断引发讨论。短期来看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热度过后一切如旧。

    就“饥饿24小时”来看,现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互动性,但是主办方显然不应该将目标简单停留在互动性上,而应该探索如何将这种互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切实功效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体。其实,除了简单的捐款,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困难群体,在这种日常接触中能不能给予足够的关爱,这显然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饥饿游戏就能实现的。

    从体验“饥饿感”到付诸扶贫行动,中间还需唤起人们同情弱者的爱心善意和扶危济困的责任担当。这不仅需舆论宣传、政府引领和环境助推,还需公平便捷、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但这种由人为刻意制造的“饥饿”状态,毕竟只是一种“有饭不让吃”的逢场作戏。虽说中国扶贫基金会赋予“饥饿24”游戏许多“高大上”的理由,甚至上升到了“关注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高度,但依然难以消除公众的疑虑,毕竟,要想让人相信“饿自己一天就能为扶贫做贡献”,比相信风马牛能相及的难度也小不了多少。

    诚然,公益慈善事业要想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首先应该在培育社会公众的慈善之心上下功夫。但是,做公益最需要的还是理性和脚踏实地。唯有如此,公益事业才能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获得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公益组织,应在这方面做出良好的表率和正确的引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