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2023-06-30 09:41

2052人阅读 收藏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思想的洗礼,也是中学生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时期下,初中班主任务必深刻认识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适当调整教育理念,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方法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共3020个字,阅读需约9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前言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接班人。纵观当前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德育工作仍然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这就阻碍了初中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农村末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德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实效性,可行性方面不断地探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党觉悟,促进德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农村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促进农村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庭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经济收入较少,导致部分家长长期外出务工,造成众多留守子女,这就促使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加上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信息设备缺乏,影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开展。加之农村在“读书无用论”的落后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认为读书没有工作分配了,读与不读无所谓,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任其发展。另外,有少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


2,学校问题

农村学校的德育目标往往出现失衡。学校德育的实际进程中明显对中小学生的总体要求偏高,追求升学率总是放在学校的首位,工作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只是一句空话。部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未曾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其次德育方法运用简单,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并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我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最后就是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供给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社会问题

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渗透力。农村不规范的黑网吧是中小学生失学和走上犯罪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成为“电子海洛因”。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另外一些方面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不良环境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农村中学德育现状的对策


第一,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开好家长会,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第二,改善和优化学校教育

提高农村中学德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相对扎实稳定的德育教师队伍。要加强德育骨干教师、德育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整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水平。2,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创建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构建全方位的德育体系。二是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建设,首先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或者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表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正能量的榜样作用等。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力量,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系统尤其是社区、家庭、传媒等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具有德育自觉性、形成性特点,这取决于宏观上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成就,另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对各子系统的直接领导。一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地制定社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把学校的德育纳入精神发展战略的轨道中去,二是协调各层面的力量,鼓励文化艺术、出版部门以及广播电视为表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共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社会氛围。学校方面,抵制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增强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的可控性和指导性。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制不健康的流行歌曲、影视剧、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利用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社会文化中那些消极的东西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从而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剔除社会上的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生像是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是国家复兴的希望,民族昌盛的根基。如何让它应规律而长、适社会而生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水平的教育环境是培养栋梁之才的根本,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德品教育的必要保障,俗话说得好,“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学校教育,德育先行,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各行各业人才。而要达到这长远目标,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形成一个在机整体,为中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建立营造一个不干净、健康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文末小贴士


01作者介绍

韦彩科,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东罗镇初级中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专业技术工作23年,专业是思想品德教育,曾获得县优秀班主任和镇、校级优秀教师。


02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

相关推荐